学院风采展示--自动化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0-06-29 点击数:

1、测试技术及仪器研究所

  电子科技大学测试技术及仪器研究所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需要,1988年经原电子工业部正式批准成立的。主要针对国家尖端科学研究和重大装备研制的急需——电子测试技术与仪器开展学术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电子科技大学测试技术及仪器研究所发展历程


  研究所在测试领域有着50余年的学术和技术积累,学术水平深厚,工程化能力突出,军事电子特色鲜明。拥有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以及测控技术与仪器国家特色专业,已建成教育部电子测试技术与仪器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军事电子测试技术与仪器的定点骨干研制单位(一厂、一所、一校),通用电子测试仪器国家标准的制定单位(数字存储示波器、脉冲信号源等)。

  研究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6人(其中正高级15人,副高级27人)。拥有国家与省部级人才7名(其中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参与科研的在岗博士和硕士生300余人。

  近五年,研究所承担国家和部委项目112项,研究经费超过2亿元。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8部。申请发明专利260余项(其中美国专利7项),授权109项(美国专利2项)。主持制定电子仪器国家标准4项、国军标2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成果奖13项。研究所具备在电子测试领域展开学术和工程研究的一流环境条件。与全球知名仪器仪表制造商优利德(中国)、南京14所(国睿安泰信)联合建立了成果转化基地,完成了以高性能数字存储示波器为代表的一系列成果的产业化,主要产品包括以下几类:信号采集类:高速数字信号采集、数字存储示波器,手持式示波表,示波记录仪;信号发生类:任意波形发生器,脉冲信号发生器、高速数据发生器;信号分析类:可重构宽带数字化仪,波形分析仪,逻辑分析仪,功率分析仪,混合示波器、嵌入式总线/协议分析仪;PXI/LXI/VXI/cPCI系列模块;其他:GPIB接口卡,测试系统集成。近三年实现产值近5亿元,产品远销美、德、巴西等国,使我国从测试仪器的完全进口国跃居为重要出口国,改变了我国在电子测试技术与仪器上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研究所占地3400多平方米,拥有各类仪器设备200多台套(其中20万元以上的大精设备32台套),资产价值3000余万。包括从直流到射频波段的各类高性能测量仪器、用于可靠性试验的各类温度、湿度、振动综合环境试验系统,以及小批量产品试制所需的各类加工设备,覆盖从学术研究、技术开发,到产品试验、试制等环节。

2、自动化研究所

(1)简介

  自动化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隶属于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拥有包含3名专家学者在内的20名专职教师,其中教授、副教授16名,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近120名。

  研究所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人工智能及自动化技术为核心,主要从事新能源系统控制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等领域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基础及应用研究。牵头建立了四川省智能制造国际合作基地、新能源智能电网自动化技术四川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与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国家电网、中航工业集团、中科院等多家大型企业、研究所、UC Berkeley、Rutgers等国内外高校研究团队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目前研究所在研研究课题包括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军委重大项目、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产业化项目20余项,合同经费5000余万元。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实现了产业化,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6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相关学术文章发表在IEEE Trans.系列、ASME会刊等本领域顶级学术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研究所培养的人才就业去向主要包括国家重点单位、世界500强企业的研究开发及管理类岗位,国内外著名院校任教等。

(2)主要研究方向

新能源系统控制与优化

  面向风电、光伏、储能、分布式能源系统及微电网,利用智能控制、智能监测以及大数据等技术,开展新能源系统建模、智能控制算法和策略研究、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以及关键设备开发;面向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的需求,利用先进控制、智能信息处理和大数据理论及方法,开展新能源多源互补发电及其与电网互动、电动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电网需求侧智能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关键设备开发。相关成果已经实现产业化,并已在云南杨梅山、河北绿脑包、山西平陆、河北崇礼、吉林大安等多个风电场稳定运行。

新能源控制系统

氢能与燃料电池研究及应用系统开发

  以燃料电池及氢能在交通、能源等领域的综合利用为目标,研究燃料电池的测试、建模、性能分析以及控制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及技术开发。以专家领衔的氢能燃料电池系统开发,具有集设计、模拟、组装、测试等功能于一体的燃料电池综合性研发平台。研发平台配备有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膜电极喷涂与热压、电化学分析测试、电池堆性能与寿命评估、电力电子检测等多套先进仪器设备。

燃料电池研究及应用系统开发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展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以及相关领域横向项目。重点研究新能源发电和新能源动力系统中的电力电子变流器的设计、控制与应用。

电力电子变流器


智能感知与计算

  以视觉传感器作为智能感知系统的输入,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在目标检测、跟踪以及行人重识别,人脸识别等领域的应用。实现系统语义级的理解,进而提升系统从感知到认知的进阶。此外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开发适应工程应用需求的软、硬件及算法实现方案,在多个代表国内同类装备领先水平的平台上,大幅提高了系统智能感知能力。针对人脸识别技术,开展了低分辨率小人脸图像重建及检测技术研究,结合大数据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已成功运用于政府等部门的人员信息检索和轨迹追溯项目中。

复杂背景目标跟踪与检测          基于图像分析的目标检测与跟踪(消防、电 力、煤矿等)


人体目标检测及实际场景的行人重识别

政府影像资料大数据分析                低分辨人脸重建及检测


(3)招生专业

博士生: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交通运输

硕士生: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

博士后:常年招收 控制、电气、机械、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后

(4)联系方式

团队负责人:邹见效 老师  jxzou@uestc.edu.cn

报考联系人:郑宏 老师  macrozheng@uestc.edu.cn

3、机器人研究中心团队

(1)简介

  机器人研究中心依托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是电子科技大学“双一流”学科群重点建设平台,于2019年获批为“人机智能技术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团队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和研发为核心,开展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智能控制及人机交互等领域的核心技术的创新研究,并探索在智慧康复医疗、无人驾驶、社会服务机器人等新兴行业的应用研发。团队成果显著,荣获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论文2百余篇,涵盖AAAI、ICRA等专业顶级会议和期刊;团队成员获得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华为软件挑战赛全国第二名等成就;团队成果被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体育频道、财经频道、机智过人栏目以及手术两百年等媒体报道;参与国家博物馆“伟大的变革”大型展览;接待爱尔兰驻华大使李修文(Eoin O’Leary)、都柏林科技大学校长David Fitz Patrick等国内外人士参观,举办IEEE世界多媒体大会(ICME 2014)、2015年中国视觉与学习青年学者研讨会(VALSE2015)等重大会议;科研产品成功走出国门,与世界学术人士展开交流.。

(2)人员介绍

  团队以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四川省*****特聘专家程洪教授为带头人,团队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及多年海外研究机构留学经历,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师资力量雄厚。团队具有包括博士后在内20名专职研究人员,同时,团队还包括了国际留学在内的优秀本、硕、博士生约90人。

具体信息点击此处

(3)团队招生

  团队招生面向全日制的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0)、电子信息(085400)、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00)、交通运输(086100)专业,以及非全日制的电子信息(085400)、交通运输(086100)专业。同时,团队为非全日制同学提供免费住宿,每月提供与全日制一样的奖助学金,毕业优先推荐行业工作团队跨学科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研活动。

  欢迎自动化、测控技术及仪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应用数学、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同学报考!期待来自五湖四海、不甘平庸的你!

(4)联系方式

机器智能研究所网站:http://www.uestcrobot.net

实验室位置:电子科大清水河校区创新中心B102-B106

联系方式:61830850,office@uestcrobot.net

4、自动化工程学院--传感器国家工程中心成都分中心&无损检测检测评估与结构健康监测中心

(1)团队简介

  以自动化学院在时域测量与故障诊断预测、“蓉漂计划”入选者高斌教授在电磁无损检测,传感器与信号处理领域取得成果为基础,开展材料无损检测及结构健康监测研究;在自动化工程学院建立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结盟的国际合作实验室——先进传感器与无损检测研究中心。团队包括4名不同层次学术骨干,4名博士后,8名博士研究生,40余名硕士。近期相关成果发表在SCI国际期刊论文100余篇,包括JCR一区/二区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多项,授权美国专利1项,2016年成功申请获得国家重大仪器专项:钢轨接触疲劳及裂纹多物理高速巡检监测技术攻关和仪器研发(834万)、欧盟、国家自然基金及四川省科技项目多项。研发的电磁热微缺陷多维盲分离成像和镂空环电磁无损检测系统获得成都技转投资公司“天使基金”,已转化应用于我国航空、核工业和民用企业并得到正面评价,获评IEEE远东无损检测‘攀登奖’;获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结题;通过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通用项目通讯评审(公示,二等);成果入选IEEE Spectrum特刊报道,“Advances in Engineering卓越工程”重点科学论文,《仪器仪表学报》2016年度优秀论文。图案都培养的人才大量进入到国家及行业龙头企事业单位、世界500强企业的重要岗位以及国内外著名院校任职。

(2)团队产学研方向

具体信息请点击此处

(3)联合平台

● 传感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

● 四川省无损探测大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电子科技大学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特色研究中心

● 电子科大-德源管道检测技术研究中心(校企平台)

(4)人才培养

  团队在研究生和博士生培养中,注重(课题规划、理论基础、现状分析、目标确立、创新思路、科研交流、按步实施、国际视野、成果归纳和展示、应用对接)综合素质培养并提供国际科研交流平台,实时跟踪国际前沿和领域优势团队,并努力为其争取出国参加国际会议交流和学习机会。同时,以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和科技兴国的使命感为最终目标,以研究生自身特长和兴趣点为导向,联合团队硬件、软件、设备和人力资源,以进行理论和应用课题研究为手段,大力支持和培养研究生创新和项目管理能力。在团队学生管理方面,要求研究生和博士生提早进入团队学习,了解团队资源和互相认识,尽快融入团队科研文化,尽早了解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从涉及课题的基本理论知识入手,掌握国内外研究现状,归纳研究生开题报告(基础理论,现状,问题,前沿趋势,解决问题手段,研究方法和目标,具体规划)。

  近三年,团队研究生和博士生在本领域顶级A类会议及顶级期刊(JCR一区,二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成果落地3项。

(5)招生信息

联系人:高斌,bin_gao@uestc.edu.cn


欢迎报考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