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院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始建于1956年,1984年组建外语系,于2001年正式成立学院。历经6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形成了从本科生到硕士研究生教育,涵盖继续教育、国际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学院现有英、日、法、德、俄等多个教学语种,在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内涵式发展、人文科学研究、开放式国际化办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社会服务中发挥了独特和重要的作用。学院设置英语、日语、翻译和法语四个本科专业,拥有一个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一个专业学位硕士点,下设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认知神经语言学、翻译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等研究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点招收英语语种的笔译和口译方向的硕士生。学院依托学校理工学科优势,培养具有扎实语言能力、多元专业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外语人才。
2、师资队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26人,其中专任教师107人,教授、副教授6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8人,博士后4人,教育部师德标兵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1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学院70%以上的教师均有在海外名校留学、访学的经历。学院与国外著名大学、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频繁,常年有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著名专家、教授来我院讲学和担任兼职教授,常年主办或承办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
3、科研团队
学院现有理论语言学、认知神经语言学及外语教育、翻译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等5个学科科研团队,一个校级特色研究中心—中外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下设中非人文研究所、语言科学研究所、文化符号学研究所。近年来,全院教师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近 60 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300 余篇,承担国家社科(自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省市社科规划项目、校级和各类横向课题 100 多项,获得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三 等奖共 5 项,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学科优秀成果奖 二、三等奖 8 项。学院“‘通用-通识-专用’三位一体、信息化混合式大学英语教育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外国文学经典选读与现实观照”“英语有效表达:语言、修辞与逻辑”“职场沟通英语”入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课程。
4、人才培养
学院历来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重视师德建设,学风严谨,坚持教学与科研同步发展,人才培养效果显著。“以学生为本,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国际竞争能力、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院学生参加全国及地方外语大赛频频获奖,每年有多人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一等奖,获得全国英语写作大赛特等奖,在全国高校日本知识大赛斩获桂冠,多次获得全国“外研杯”英语辩论大赛全国二等奖、三等奖等,多次获得“CCTV 杯”“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西南特等奖”“全国二等奖”等。学院学生就业情况良好,众多毕业生在国际和基层舞台上发光发热,多名硕士生成为国家驻外使馆工作人员。
5、教学设施
学院教学设施齐备、办学条件完善,建有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外语云教育中心、模拟翻译实训平台、交替传译室等;建有图书基藏室、数字化阅览室、文轩检索系统以及丰富的音像和影视资料;拥有中、英、日、俄、德等外语类工具书、各类专业文献和中外文期刊等,共计2万余册。此外,学院在国内外建立了20余个长期合作的实践实习基地,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充分的平台保障。翻译专业硕士培养上,我们充分利用学校语言翻译实践、语料库翻译实训平台和校内外翻译实训基地,采用“校企合作+院际合作”的“企业导师+校内院外导师+院内导师”的“三师”导师组培养模式,突出语言与行业之间的高度融合,注重翻译实践能力的提升。学院的“沉浸式虚拟仿真情境口译实训与智能评测项目”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全方位模拟口译的现场状况,构建多功能立体的口译虚拟现实场景,使学习者沉浸式地体验接近真实会议环境的临场感和紧张程度,培养如何应对各类突发状况的能力,令学生具备合格口译人员的综合素质,该项目获2019年度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并推荐参加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以发展语言学科为主导,凸显人文与特色;以卓越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为支撑,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机制。学院通过理论教学、实习实训、国际化培养、在线学习四大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应变适应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精英外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