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展示--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0-06-28 点击数:

1、学院简介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成立于2018年1月,根据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要求和学校推进“新的办学结构改革”的统一部署,在原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的基础上,整合校内电气工程学科教学和科研力量,由原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和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组建而成。

  经过50余年的发展,学院学科特色鲜明,专业优势突出,拥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机械”领域工程博士、工程硕士授权点。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汇聚了一批高层次国际化视野的人才队伍。现有研究生导师8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级杰出人才13人,有一年以上海外学术经历的专任教师达98%。自1964年建系以来,学院培养的人才供不应求,已为社会输送研究生3000余名。研究生毕业生主要去国家重点单位(中电研究所、航空航天研究所、重点国有企业、高校、世界500强企业等)就业。学院已与美国密歇根大学、罗格斯大学、马里兰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德克萨斯大学、田纳西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德国亚森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应用科技大学、法国巴黎中央理工-高等电力学院、南特中央理工大学等国外多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以扩大研究生的国际视野,促进研究生的国际交流。与美国Intel、德国西门子、日本SMC、法国达索、国家电网等世界500强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和技术中心,以提高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学院特色

  学院以机电融合、“电子信息+智慧能源”为特色,形成了机电设备可靠性、智能机器人、先进装备智能控制与精密测试,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广域测量与控制、智能电网以及智能变电站测试分析与控制、新能源分析与控制、能源互联网、能源区块链、电力大数据等优势研究方向。拥有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校级特色研究中心、1个国际合作技术中心、5个院级研究所和1个科研成果产业化服务平台。学院在可靠性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入国际前列。Microsoft Academic Search(微软学术搜索)2012年10月公布的研究机构学术研究成果排名中,我校在可靠性和风险分析(Reliability & Risk Analysis)领域研究成果跃居亚太地区第一。4人陆续入选2014-2019年Elsevier“安全、风险、可靠性和质量”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机器人方向优势明显,研究成果得到李克强总理等国家和省市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BBC等国内外主流媒体报道。智能制造方向成果显著,共同提出我国首个高档数控机床性能检验的ISO国际标准-一种新型的S形检验试件,即将发布成为ISO 10791-7新的国际标准。电气工程方面,围绕国家能源革命、绿色低碳发展、智能电网和互联网+智慧能源等战略,建设具备承担国家重大课题并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科学研究能力。

3、研究成果

  学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科技计划等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50余项,各类科研经费约1.5亿元。发表SCI论文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6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10项。与MIT、密西根大学、美国西北大学、罗格斯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等国际知名研究机构以及成都飞机公司、中船重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NOKIA、SMC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开展了紧密合作。

4、研究所简介

  学院目前拥有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研究所、智能感知与控制研究所、智能设计与仿真研究所、可靠性与设备健康管理研究所以及智慧电力与能源研究所等5个研究所,下设10个科研团队。现简单介绍学院5个科研研究所的整体情况。

一、“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研究所”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研究所”下设2个科研团队和1个基础研究小组:“机器人与无人系统”科研团队、“智能装备及其控制技术”科研团队、“微纳生物制造与传感”基础研究小组。

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机器人与无人系统”科研团队(包括“微纳生物制造与传感”基础研究小组)现有教师18人,其中国家级杰出人才4人、教授3人、副教授8人。研究生方向有:智能机器人(如: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羽毛球机器人、监所智能巡视机器人、智能平粮机器人)、无人技术与系统、智能装备与控制、智慧工厂、新型传感与检测。近年来,团队在国际主流刊物发表SCI论文2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0余项,授权国际PCT专利1项、发明专利53项;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军科委领域基金2项、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3项、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12项,到账经费4000余万元;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

  “智能装备及其控制技术”科研团队在清华大学制造工程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于2010年成立,为四川省数字化制造工程技术研究生中心共建单位。目前,团队共有教师7人,其中*****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授3人(博导3人),副教授1人。团队主要以智能装备为研究对象,针对装备研制及其应用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主要方向包括:数控技术与数控装备、生产车间智能制造系统、先进机电系统与极端装备技术、机器人技术等。近年来,团队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5项、863项目 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其中500万以上项目2项、300万以上2项,科研经费近2000万;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检索15余篇,EI检索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授权10余项,其中国际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3项。

高档数控机床工作性能测试与分析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二、“可靠性与设备健康管理研究所”

  “可靠性与设备健康管理研究所”下设2个科研团队:“可靠性与安全性研究中心”、“设备监控与健康管理研究所”。

  “可靠性与安全性研究中心”有教师8人,其中4人入选Elsevier “安全、风险、可靠性与质量” 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教授5人,副教授3人。研究方向有:复杂系统可靠性和维修性建模、不确定性下复杂装备结构多学科设计优化、故障预测与系统健康管理。中心立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课题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项;*****部十三五装备预研共用技术项目4项;*****部技术基础项目8项;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2项;中国人民解放军63963部队项目3项;四川省相关计划项目4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项;其他研究院所、公司企业横向课题多项。中心结题并顺利通过验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解放军*****预研基金1项、解放军*****技术基础项目6项、上海航天基金1项、国家04重大科技专项2项;国防科工局技术基础和民用航天高可靠性长寿命专题项目共3项;其他研究院所、公司企业横向课题共18项。目前中心已经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研究团队,中心师生在RESS、IEEE TR、IEEE TIE、ASME JMD等著名国际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30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0篇,热点论文4篇;在Springer等著名出版社合作出版著作4部。申请和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90件、美国发明专利1件。

“可靠性与安全性研究中心”师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设备监控与健康管理研究所”现有教师11人,其中国家级杰出人才3人,教授5人、副教授6人。研究所围绕国家重大装备工程和战略需求出发,以保证和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为目标,创新性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制造技术及工业管理技术,质量搭建新理论与工程相联系有机桥梁,力争在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和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等方面提出具有重大原创性的新理论和新方法。近年来,研究所承担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包括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等;2016年成功与成都阜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阜特-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风电联合实验室”。研究所重视团队师生国际学术交流。

三、“智能感知与控制研究所”

  “智能感知与控制研究所”下设2个科研团队:“机电测控技术”、“工业互联感知与控制”。

“机电测控技术”科研团队现有教师8人,其中国家级杰出人才1人,教授3人、副教授4人。团队拥有丰富的研究领域和良好的科研基础,团队成员主要从事机电驱动与智能控制技术、工程机械智能化及大数据研究、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智能电网测控技术与应用以及流体传动与先进控制技术等方向的研究工作。承担了多项国际合作科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85项目子课题以及国内横向合作项目。团队建有SMC电子科技大学技术中心、物联网智能控制技术及应用研究联合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团队在国际主流刊物发表SCI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

团队的研究成果之一:无线遥控铲运车


  “工业互联感知与控制技术”科研团队现有教师10名,其中院士1名,洪堡学者/中国高被引研究人员1名,教授3名,副教授2名,讲师5名。团队在国际顶尖刊物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IEEE Transactions论文100+篇,被SCI他引48000+次,研究成果得到5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00个研究机构(包括IBM、Volvo、HP、GE、GM、ABB,华为等知名工业界机构)的引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0+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项,国际专利1项,国家软件著作权2项。团队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发展规划,与国外大学和研究院所如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所、德国亚森工业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美国伯克利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密切跟踪国际智能制造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长期致力于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研究和相关产品研发。

团队研究成果之一:基于机器视觉多参数一键式测试平台


四、智能设计与仿真研究所

  “智能设计与仿真研究所”现有教师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有:机电设备电磁兼容仿真与设计;热特性仿真与强化传热传质设计;机电设备电磁振动\\流动仿真与降噪设计;电磁无损检测技术;跨平台价值链资源集成与智能服务技术。已完成或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国家重大技术攻关、863计划、*****预研、国防基础科研、军委*****部预研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以及横向合作科研项目100余项。获省级科技成果4项,发明专利1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7部,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团队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电10所、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华为技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佐治亚理工大学、伊利诺亚大学以及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科研合作和紧密联系。

团队研究方向之一:电子信息设备机箱电磁屏蔽特性仿真与设计


五、“智慧电力与能源研究所”

  “智慧电力与能源研究所”下设2个科研团队:“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科研团队、“电力电子与智能装备”科研团队。

  “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科研团队现有教师16人,其中国家级杰出人才3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四川省“*****”专家1人,教授4人,副教授9人。团队依托电力系统广域测量与控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长期承担着四川电网的新能源消纳、安全稳定分析、广域测量与控制等分析和研究工作,围绕电力系统运行与优化、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能源交易、电力大数据和能源互联网等研究方向长期开展研究。自实验室成立以来,获得省部级项目30余项、自然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其中顶级SCI论文120余篇;在Springer、Wiley-IEEE等顶级出版社出版3部专著;受理发明专利100多件、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团队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ABB、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等国内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科研合作和紧密联系。


团队研究方向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电力电子与智能装备”科研团队现有教师5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3人。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控制技术;机器视觉及图像处理;电力电子拓扑及应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电力电子与智能装备团队成立近以来,承担*****项目6项、自然基金 1项,国家重大子课题2项,100万以上项目 8项,总经费1000多万。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其中SCI检索30余篇。发明专利20余项。

团队研究成果之一:专用大载荷无人机


欢迎报考电子科技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