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成像探测与智能感知实验室(IDIPLab)
发布时间:2024-05-28 点击数:


C9A5

一、团队介绍

成像探测与智能感知实验室(IDIPLab, the Laboratory of lmaging Detection and Intelligent Perception),主要从事信号与图像处理、机器视觉及应用、目标检测与定位、复杂场景视觉检测与跟踪、遥感图像处理与场景理解、医学影像处理与计算机辅助诊断等成像探测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拥有固定教师8人,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和研究生招生资格。近年来,主持和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及企业合作项目等100余项,总经费超过6000余万元,年均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2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0余项,获授权专利80余项,获各类部省级科技奖多项。IDIPLab先后承担了《光电图像处理》《机器视觉及应用》等多门本科生课程教学工作;《红外系统与信息处理》《图像与视频处理》等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出版本科生及研究生等各类教材3部,负责建设完成本科生《光电图像处理》四川省精品课程1门(2009),光电图像与光信息处理本科教学实验室(2013)。承担各类教研课题10余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多项(2012-2016),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18)。主持建设完成光电成像与视觉感知技术虚拟仿真实验,获首批四川省及教育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2017-2018)。IDIPLab长期与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合作和校企联合研究。研究及应用领域主要涉及遥感遥测、航空航天、智能交通、安防、灾害预警、医学AI等。目前,团队已有多项成果在相关领域得到推广和实际应用。

二、团队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

(一)红外目标检测与识别

面向天基遥感图像处理、场景态势感知领域,开展图像的张量低秩稀疏表达,物理场景约束的可解释深度学习等创新研究。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00余篇,5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红外目标检测与识别:开展遥感图像处理及场景感知、红外成像弱小目标智能探测与识别,涵盖红外成像,图像增强、特征分析、图像检测识别等处理算法设计、测试、验证和评价等。

12BAB

B175

141C3

红外舰船目标检测:IDIPLab建立了ISDD数据集,1284张图像和3061个舰船实例,包含拖尾场景、近岸场景、靠岸场景、海浪场景、多云场景多种复杂场景。

8C57

50A4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IDIPLab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工程研制项目,研发了多套应用软件系统,服务于我国装备和机载光电探测系统。

(二)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

与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呼吸科、放射科等建立长期合作,开展眼底图像、肺部CT等图像分析及AI辅助诊断研究。

84C7

三、团队人才培养模式

团队在新经济、新技术、新职业、新专业形态下,构建以本、硕、博、博后及导师构筑的人才金字塔结构,搭建层与层之间的项目纽带,形成“传、帮、带”的导学模式,创新“科研深度融通、定制分层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技术赋能产业创新与应用,提升社会服务效能。团队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10人次)、四川省优秀毕业生(5人)、电子科技大学优秀硕士论文(8人)、唐立新奖学金(4人)、电子科技大学“学术青苗奖”(3人)、“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三等奖(8人次)、IEEE极限编程挑战赛(6人次)、中国电科、浪潮等企业专项奖学金(5人次)、“荣耀信通”获奖(5人次)。2016年起,实验室已有7位博士分别赴国外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

四、团队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代表

团队涉及的研究方向适应性广泛、人才需求旺盛,就业优势明显。团队自成立以来,硕士研究生就业率100%,部分同学选择进入国内外顶尖高校攻读博士研究生,选择就业的毕业生有进入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工作,有的已经成为公司的技术专家或高级管理者。下图为团队毕业生代表就业情况统计。

55F5

五、团队导师介绍

5E8B

彭真明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美国光学学会(OSA)、中国宇航学会(CSA)、中国自动化学会(CA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CGS)、中国电子学会(CIE)等多个专业学会会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CSOE)、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委会(SPG)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仿真技术专委会常务理事。2001年成都理工大学获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1-2003年,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图像处理及成像跟踪技术研究。2003年起,加盟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晋升教授和博导,现为IDIPLab负责人。主要从事信号与图像处理、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已主持和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委托项目6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3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研究成果获教育部、四川省等部省级科技奖5项,第一完成人3项。2010年,被授予电子科技大学“十一五”先进科研工作者称号。

招生专业

硕士: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5400电子信息

博士: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5400 电子信息

AEE7

王卓然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员。2000年、2004年于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获学士、硕士学位,2004年起在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并从2005年起由英国布里斯托大学(UoB)与天津大学联合培养,2007年于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2006-2009年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担任助理研究员,2009年底被电子科技大学聘为教授,同年担任博士生导师。2013-2014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做访问学者。长期致力于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计算机视觉、光电子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及交叉应用研究,为少数具有多领域与学术交叉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已主持和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与青年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国外期间参与英国工程与物理研究委员会EPSRC项目、欧盟第六框架计划重大课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了与本项目相关的学术论文数十余篇(包括《Optics Express》《Information Sciences》《Neurocomputing》《Sustain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and Assessments》《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IEEE Journal of Quantum Electronics》《Laser Physics Letters》《Physical Review A》《Applied Optics》等国外高水平SCI期刊),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担任多个国际会议分会主席、国际会议“人工智能技术会议”大会主席与多个SCI知名期刊客座编辑与审稿人。

招生专业

硕士: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5400电子信息

博士: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5400 电子信息

2156

杨春平

博士,正高工。中国电子学会四川分会光电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兵工学会定向能武器专委会委员,《航空兵器》期刊编委。1996年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2008年博士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1996年起电子科技大学激光雷达实验室(LiDAR Lab)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LiDAR实验室负责人。2018年1月,随学科调整进入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加入新组建的IDIPLab科研团队。主要从事光电信息(含图像)处理、对地观测信息处理、激光雷达及应用等研究领域。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多项研究项目,项目总经费超过2000万。在对地观测图像处理技术、激光雷达技术、大气光传输特性等领域有多年的研究工作积累。已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检索2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

招生专业

硕士: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5400电子信息

8109

袁国慧

博士,副教授。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员。2003年、2006年于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获学士、硕士学位,2005年起受英国政府奖学金和欧盟第六框架计划项目资助在英国Bristol大学攻读博士,2008年获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获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2008年度的“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全球300名)。2009年底被电子科技大学聘为副教授。长期致力于深度学习与强化学习、多智能体协同控制、计算机视觉、光电子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及交叉应用研究。已主持和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与青年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计划等国家级与省部级项目共10余项,横向项目若干。国外期间参与英国工程与物理研究委员会EPSRC项目、欧盟第六框架计划重大课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了与本项目相关的学术论文数十余篇(包括《Optics Express》《Information Sciences》《Neurocomputing》《Sustain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and Assessments》《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IEEE Journal of Quantum Electronics》《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Quantum Electronics》《Physical Review A》《Applied Optics》等国外高水平SCI期刊),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担任包括IEEE、OSA等多个重要相关专业期刊审稿人。

招生专业

硕士: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5400电子信息

70EA

陶冰洁

博士,副教授。2000年获得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硕博连读,2006年获得光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进入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任教;2011年晋升副教授;2014.7-2015.7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访问学习。2016年加盟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图形图像与信号处理应用“研究室。2018年起,随学科调整进入IDIPLab。2000.9-至今:图像处理,目标识别跟踪算法研究及实现;2006.7-2009.3:复杂网络建模及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分析;2010.8-2015.12:等离子体微波诊断,材料微波特性测试。主持成都市科技攻关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项,横向项目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单位合作项目10余项。

招生专业

硕士: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5400电子信息

803A

何艳敏

博士,副教授。2001年获得电子科技大学应用电子技术学士学位;2004年获得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硕士学位;2011年获得电子科技大学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博士学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横向项目3项、参与973项目1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与分析、目标识别等。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被SCI/EI检索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获得授权多项。担任Signal Processing、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 Control等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先后承担本科生《信息处理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发表教研教改论文多篇。

招生专业

硕士: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5400电子信息

23CE

蒲恬

博士,高级工程师。1995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光学仪器专业,1998、2002年分别获得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IT企业工作数年,2008年进入电子科技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图像与视频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分析、机器视觉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等。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设计师与系统架构师先后完成多个企业委托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2022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从事视觉目标检测、识别与跟踪,遥感图像分析及场景理解,智能医学图像分析等。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及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

招生专业

硕士: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5400电子信息

6B3A

罗俊海

博士,副教授。2006/09-2009/05,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与工程学院,博士;2003/09-2006/07,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硕士;1999/09-2003/07,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与工程学院,学士;2007/10-2008/10,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博士联合培养;2010/03-2012/03,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后;2016/01/-2017/01,美国田纳西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目标检测、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已主持和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委托项目30余项:2011/01-2013/1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无线移动信息物理系统动态信息获取和间断路由感知的理论与算法研究;2011/01-2013/12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基于阵列码的分布式容灾存储系统;2011/01-2013/12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快速微波医疗成像方法研究;2012/1-2015/12,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无人机协同组网感知与传感器管理关键技术研究;2012/1月2013/12,主持四川省科技厅项目,核磁共振脑图像中病变组织分割理论和方法研究。已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教材:《多源数据融合和传感器管理》《使用HTML和CSS开发Web网站》《Silverlight应用与开发》《实用MATLAB深度学习:基于项目的方法》《Python深度强化学习--使用PyTorch, TensorFlow和OpenAl Gym》。

招生专业

硕士: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5400电子信息

六、咨询联系方式

(一)团队联系人

何老师

QQ邮箱:17291287@qq.com / heyanmin@uestc.edu.cn

(二)联系方式

彭真明 教 授:zmpeng@uestc.edu.cn

王卓然 教 授:wangzhuoran@uestc.edu.cn

杨春平正高工:cpin2@163.com

罗俊海副教授:junhai_luo@uestc.edu.cn

陶冰洁副教授:taobingjie@uestc.edu.cn

何艳敏副教授:heyanmin@uestc.edu.cn

袁国慧副教授:yuanguohui@uestc.edu.cn

蒲恬高级工程师:putian@uestc.edu.cn

(三)详情关注

更多了解心仪导师,请登录IDIPLab主页:http://idiplab.uestc.cn/

地点: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逸夫楼201/217/239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科B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