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团队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是电子科技大学“985工程”重点建设平台,采取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并重的方针,建立按现代创新制度运行的专职研究机构。于2014年7月批复成立,程洪教授任中心主任。依托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前期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中心在2019年10月成功申请到了人机智能技术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心联合产业化和示范应用基地,大力开展成果推广及行业交流与合作,促进依托单位的人机智能技术人才培养和相关学科建设。技术委员会主任由李骏院士担任,工程中心主任由程洪教授担任。
中心围绕人机智能系统建模与设计、人机协同感知与控制技术、人机智能系统测试与应用评估技术3个研究方向,突破了物理紧耦合人机交互及认知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研发出了外骨骼机器人、认互机器人、人机共驾系统和人机协作机器人,其中外骨骼机器人已取得国内首批CFDA注册证,填补了国内产品空白,打破了国际技术壁垒,服务了100余家应用单位,创造了1亿多元的产值,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相关研究成果分别获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轻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心目前建有省级平台5个,校企平台2个以及行业联盟3个。已发表论文合计200余篇,其中JCR一区、二区论文67篇,CCF-A/B 类顶会论文31篇,ESI高被引论文7篇,热点论文2篇,专著3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0余项,其中授权200余项,50项已转化并实现产业应用。此外,中心承担及完成了包含973计划、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国家级重点项目10余项,省部级重点项目20余项。
二. 代表论文
[1] Z. Peng, H. Cheng, R. Huang, et al., Distributed Optimal Tracking Control of Optimal tracking control for motion constrained robot systems via event-sampled critic learning.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23.
[2] C Chen, Z Peng, C Zou, K Shi, R Huang, H Cheng, Event-Triggered Robust Optimal Control for Robotic Manipulators with Input Constraints via Adaptive Dynamic Programming, IFAC World Congress, 2023.
[3] Y. Zhao, X. Wang, H. Cheng, et al., Radar-Image Fusion Transformer for Object Detection with Uncertainty Estimation. IEE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Conference (ITSC), 2023.
[4] L. Chen, J. Qiu, X. Zou, et al, A Dual-Arm Participated Human-Robot Collaboration Method for Upper Limb Rehabilitation of Hemiplegic Patient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CRA), 2023.
[5] Zhai Qiang, Yang Fan, Li Xin, et al. Co-Communication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 for Multi-View Crowd Counting[J].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2022.
[6] Huang Rui, Mu Fengjun, Li Wenjiang, et al. Estimating 6d object poses with temporal motion reasoning for robot grasping in cluttered scenes[J]. 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 2022.
[7] Zhai Qiang, Li Xin, Yang Fan, et al. MGL: Mutual Graph Learning for Camouflaged Object Detec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2022.
[8] Peng Zhinan, Luo Rui, Hu Jiangping, et al. Distributed optimal tracking control of discrete-time multiagent systems via event-triggered reinforcement learning[J].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 Regular Papers, 2022, 69(9): 3689-3700.
[9] Ao Luo, Fan Yang, Xin Li, et al., EKENet: Efficient knowledge enhanced network for real-time scene par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111: 107671, 2021.
[10] Rui Huang, Zhinan Peng, Siying Guo, et al., Estimating the Center of Mass of Human-Exoskeleton Systems with Physically Coupled Serial Chain,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IROS), 2021, pages 9509-9516.
[11] Qiang Zhai, Xin Li, Fan Yang. Mutual graph learning for camouflaged object detection,2021 IEEE/CVF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 2021.6.19-2019.6.25.
[12] Xin Li, Dengpin Fan, Fan Yang. Probabilistic Model Distillation for Semantic Correspondence, 2021 IEEE/CVF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 2021.6.19-2019.6.25.
[13] Fan Yang, Qiang Zhai, Xin Li, et al., Uncertainty-Guided Transformer Reasoning for Camouflaged Object Detection, IEEE/CV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ICCV), 2021, pages 4146-4155.
[14] Ao Luo, Fan Yang, Xin Li, Dong Nie, Zhicheng Jiao, Shangchen Zhou, Hong Cheng. Hybrid Graph Neural Networks for Crowd Counting. AAAI 2020.
[15] Ao Luo, Xin Li, Fan Yang, et al. Cascade graph neural networks for rgb-d salient object detection. ECCV 2020
三. 科研成果
1. 智能康复医疗机器人
2. 智能网联汽车
3. 智能服务机器人
四. 科研平台
结合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建立有电子科大-中国一汽汽车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电子科大-启明信息智能网联创新实验室、电子科大-长虹智能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四川省智能康复医疗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康复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智能服务机器人四川省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省市级研发平台。
五. 学生风采
1. 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斩获全国一等奖。
2.第一届“博实杯”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斩获全国一等奖。
3.中心多位同学作为自动化工程学院篮球队主力,获得校篮球赛冠军。
4.中心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六. 团队导师介绍、招生专业及代码
程洪,国家级人才,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博导,人机智能技术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自动化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康复医学会智能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电子科技大学伦理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主持完成/在研超过10项国家级项目,其中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项(重点1项和面上3项)。取得包括外骨骼和智能车在内的多项创造性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15年主持完成电子科技大学个人截瘫助行外骨骼系统AIDER,并在第九届残运会上帮助截瘫患者林寒站立行走完成火炬传递,目前已经实现产业化。项目成果“物理紧耦合人机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得2017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成果“适老机器人人机交互和自主运动关键技术创新、标准化、及推广应用”获得2021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编写教材与学术专著3部,与郑南宁院士合著自动化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数字信号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独著《自主智能车辆:理论、算法与应用》(Springer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下载超过3.2万次),以及《稀疏描述、建模与学习及其在可视识别中的应用:理论、算法与实现》(Springer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下载超过1.8万次);并和指导的研究生在包括IEEE 汇刊和顶级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50篇,其中顶级会议和SCI论文共50篇;入选Elsevier 2005-2015计算机领域近10年中国作者论文的高下载榜单;谷歌学术引用超过2000次,H因子为20;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超过150项,已经授权超过80项。
招生专业
硕士:
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
086100交通运输
博士:
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
085400电子信息
086100交通运输
詹惠琴,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硕导,担任四川省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专委会委员,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会员。长期从事现代测试理论和方法、计算机自动测控技术、虚拟仪器、信号处理、航空电子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10余项发明专利,出版《虚拟仪器设计》、《电子测量原理》等教材。讲授现代频域测试、现代检测技术、电子测量原理、虚拟仪器技术、传感器原理、单片机技术等课程6门。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测试理论和方法、计算机自动测控技术、虚拟仪器、信号处理、航空电子。
李文江,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导,控制科学与工程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不确定性推理、智能决策、智能控制。2000年至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或主研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完成教育部教学改革项目4项,四川省教学改革项目2项,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本科教学改革项目7项,新编特色教材项目1项,荣获电子科技大学五粮液奖教金、电子科技大学第九届教学成果奖、电子科技大学首批标杆课程主讲教师荣誉称号。主编《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高等教育“十二五”应用型规划教材1部,《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及仪表》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人工智能与自动化专业规划教材1部。
招生专业
硕士:
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
085406控制工程
黄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导,获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一等奖,电子科技大学学术新人奖。发表学术论文52篇,其中以第一/通信作者发表论文26篇,已申请发明专利14项,获授权10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子项目、四川省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等项目5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项目6项。参与研发的截瘫助行外骨骼AIDER机器人系统获得了该类产品的国内首批CFDA认证(2018年),并在华西医院、西部战区总医院、四川省康复医院等国内50多家医疗单位开展了临床测试与应用推广,累计帮助超过1000名截瘫患者重新站立行走。AIDER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先后登上了中国残运会开幕式(2015年)、新闻联播(2017年)、走进科学(2018年)、机智过人第二季(2018年)、手术两百年(2019年)、院士说科技(2020年)、中国创造(2021年)等央视知名节目,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主要研究方向:外骨骼机器人,步态控制,脑机接口。
招生专业
硕士:
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
085406控制工程
陈路锋,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导,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博士,研究方向为数字制造与人机智能系统。一直致力于人机系统设计、数字制造建模与系统研发。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四川省重点重大等省部级等项目10余项,在RCIM、中国航空学报、ICRA等机器人及数字制造重要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担任多个机械工程和机器人领域SCI期刊的审稿人。主要负责研制了工业助力外骨骼、躯干康复机器人和五轴增减材制造等多个机器人系统。
招生专业
硕士:
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
085406控制工程
邱静,电子科技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员/硕导。2010年毕业于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人类工效学研究所,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主要致力于人类工效学设计和评估,现着重研究人与机器、人系统交互机制、评估和安全性设计。已经在国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20篇以上论文,出版专著1本。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9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9项,其中7项得到产业化应用。近年来主持(主研)各类科研项目13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基金5项。2017年荣获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领域最高奖”的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人机交互、人因工程。
招生专业
硕士:080200机械工程
汪玲,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导。2007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至2015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问学者,2010年至2011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与人机交互。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一作/通信作者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10余项。出版著作3部。主要研究方向: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招生专业
硕士: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七. 咨询联系方式
联系人:胡老师
联系电话:028-61830850
邮箱:zjlhbj@uestc.edu.cn